洛阳信息网

从濒死到重生!这场20天的“生命接力赛”太硬核

分享到:
 2025-07-07 13:47:49 来源: 阅读:-G0

近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河科大一附院)成功救治一名因高空坠落导致多处致命创伤的患者,这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不仅展现了现代医学的强大力量,更彰显了多学科协作(MDT)与重症救治技术的完美结合。从命悬一线到转危为安,这场跨越20天的救治历程,是技术与团队协作的生动写照。

命悬一线

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紧急救援

此前,一名高空坠落患者被紧急送入当地县医院。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多处多段气管断裂、创伤性血气胸、颈椎及胸椎骨折,伤势极其严重。即便当地医院全力抢救,将呼吸机氧浓度调至100%,患者的血氧指标仍持续恶化,生命体征几近崩溃。危急关头,河科大一附院景华院区重症医学科(外科)团队迅速响应,由副主任张宪芬、护士长丁秀梅率领ECMO团队火速驰援。

ECMO技术被誉为“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它能够在患者心肺功能衰竭时暂时代替其工作,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团队抵达后,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操作,迅速完成ECMO置管与上机,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稳定。随后,在ECMO的支持下,患者被安全转运至河科大一附院,一场多学科协作的生命接力就此展开。

硬核实力

多学科协作创造生命奇迹

患者转入河科大一附院后,影像中心立即启动紧急预案,通过气道成像三维重建技术,快速锁定了气管断裂的具体位置和损伤程度。这项技术如同为医生装上了“透视眼”,能够清晰呈现患者体内的三维结构,为后续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了精准依据。

随后,在麻醉科、手术部及重症医学科(外科)团队的严密监护下,耳鼻喉科与胸外科专家联手为患者实施了经颈部、胸部气管修复术。术中,专家们凭借精湛的技术和默契的配合,成功修复了断裂的气管,为患者打通了生命的通道。术后,重症医学科(外科)团队继续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生命支持。

通过精细化的ECMO管理,仅用3天就成功撤除设备;5天后,患者脱离呼吸机;第7天,骨科(脊柱外科)团队接力完成脊柱骨折修复手术,帮助患者恢复右下肢肌力。内镜中心也及时介入,通过钛夹封堵技术解决了气管食管瘘问题。

精细护理

重症监护的温暖守护

在重症医学科(外科)的20天里,患者不仅得到了顶尖的生命技术支持,更感受到了医护团队的温暖守护。从每小时的体征监测到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从心理疏导到家属沟通,团队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最终,患者意识逐渐清醒,能够自主活动和排痰,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并顺利转入康复科进行后续治疗。

这场救治的成功,离不开多学科团队的快速响应与无缝协作。从ECMO团队的紧急驰援,到影像中心的精准诊断,再到手术团队的高效接力,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的救治理念。重症医学科(外科)作为救治的核心力量,以扎实的重症医学技术和精细化管理,为患者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专家名片

张宪芬主任医师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景华院区重症医学科(外科)副主任

擅长:外科围术期复杂疑难患者的管理,尤其是在循环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治疗上有很强的专业优势。同时,在神经疾病患者的多模态监测方面也具备独特优势。

(谢雅敏 梁靓)


推荐阅读:

文章评价COMMENT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

暂无网友的评论

意见反馈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