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了,终于能看清楚了!”刚拆完纱布的小孟(化名)激动地说。近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河科大一附院)眼科医院一病区成功为这名22岁的高度近视患者实施了双眼屈光性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简称ICL)植入术,标志着医院在复杂屈光不正矫正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十年模糊世界
近视度数“爆表”,角膜薄成“拦路虎”
小孟的“模糊史”要从10年前说起。那时他毫无征兆地发现看东西越来越不清楚,黑板上的字像打了马赛克,远处的人脸更是一团模糊。体检后,他被确诊为双眼屈光不正,只能靠厚厚的眼镜片勉强看清世界。
随着年龄增长,他的近视度数像坐了火箭般飙升:右眼近视高达1175度,还带着450度散光;左眼近视1000度,同样有450度散光。“眼镜片厚得像啤酒瓶底,戴久了鼻梁疼,冬天进屋全是雾,打球、跑步更是想都不敢想。”小孟说,他早就盼着能通过手术摆脱眼镜。
门诊检查显示,他的角膜最薄处只有532微米,结合超高的近视度数,根本不适合激光切削。更麻烦的是,1个月前检查还发现他双眼视网膜变性,医生先为他做了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筑牢了“眼底防线”。
眼内“隐形眼镜”
不切角膜,给眼睛装个“高清镜头”
“患者眼轴偏长,但前房深度足够,角膜直径也适合,符合ICL 手术条件。”眼科医院一病区主任魏菁介绍,ICL就像一枚可植入眼内的“隐形眼镜”,不用切削角膜,只需通过微小切口把定制的人工晶体植入虹膜和晶状体之间,就能精准矫正视力。
手术过程中,医生在显微镜下精准操作,像“穿针引线”般将量身定制的晶体植入小孟双眼。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患者全程清醒,几乎没有痛感。术后第一天复查,原本只能看清眼前30厘米物体的他,双眼视力都达到了1.0!
复杂病例“破冰”
为更多“高度近视族”打开清晰之门
“这名患者的情况其实很有代表性。”魏菁解释,像小孟这样的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患者,角膜偏薄、度数超高,传统激光手术“力不从心”,而ICL手术就像为他们量身打造的“救星”——不仅能矫正1800度以内近视和600度以内散光,还能保留眼球自然结构,术后视觉质量更清晰、更稳定。
未来,河科大一附院将持续引进前沿技术,让更多被高度近视困扰的患者告别“模糊世界”,轻松拥抱清晰生活。
专家名片
魏菁主任医师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教中心眼科医院一病区主任
坐诊时间:每周一上午、周五上午
擅长:黄斑疾病、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诊疗,尤其擅长眼外伤、黄斑手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复杂白内障及屈光白内障的手术治疗。
(谢雅敏 梁靓 张静)
意见反馈
×